

原載:1985年2月26日華僑日報
聯語是我國獨有國粹文學之一種,尙有一種是「回環成誦」的回文。日本雖與我國同文,但其聯語除用漢字外,尙須夾雜着本國之片假名,若全以漢字構成,則爲我國對聯而已。因此,我們在欣賞聯語時,尙需使其彰今傳後,發揚光大。
聯語在國粹文學領域中佔一席位,世人對其喜愛及玩味不減,有四個主要因素。一爲結構自由。聯語字數與分句不受限制(徵聯限字及限句者除外),且其對仗除虚實求工之外,尚有所謂自對者,則愈可充分表達和發揮作者之才識抱負。二爲雅俗共賞。聯語運典與否均可,甚或以俗諺、俚語構成而膾炙人口者亦不可勝數。故此巧妙之聯語往往不假思索、俯拾即是或妙手偶得,往往更得世人津津樂道。三爲應酬簡便。若以聯語作投赠及慶吊之酬答,更簡易孰甚,用力需時均比撰詩詞文曲等爲簡省,受者必珍藏如寶或懸供衆賞以示尊重。四爲點綴大方。無論人或己所撰之聯語,均可供㸃缀園林、廳堂之用,或雕塑於楹柱 或鑲表於鏡屛,藉供衆賞。其紀念價値或竟跨乎詩畫文字等而上之。
聯語始於宋前,而以遜清爲盛,夫駢四儷六之文由來已久,是皆聯語之濫觴。民國以還,此道仍甚盛行,尙憶廿三年陳寅恪掌教清華大學,以對聯作試題。近年
香港學海書樓及中文大學均聘名家學者主講聯語文學。仿林中學亦有班際聯語競赛。香港商業電台每週一會之對聯徵求,歷數載而罔替,足見文化人士提倡聯語之不遺餘力。又近年來香港之公開徵聯亦時有舉行,如孔聖堂、中國文化協會、圓玄學院、樂善堂、獅子亭等,名勝、機構及社團所主辦者不一而足,報章雜誌亦有公開徵聯,自戰後迄今,有華聲、自然、大光、红綠、先生、大華等,聲應氣求,可谓盛矣。
聯語務須「平仄叶調」及「對仗工穩」尤須注重有典故及內容。先談「平仄叶調」之重要性。字之平仄首宜研究,倘以俗音讀之往往功敗垂成。例如多年前觀塘社區中心春節徵聯。聯首第一句是「社誼四年敦」。「誼」字音「義」,是「仄仄仄平平」。若以俗音讀「誼」爲「宜」便變爲「仄平仄平平」。因此,以仄聲字對仄聲之「誼」字,便是平仄不叶。聯語第二字務須平仄叶調。又如「綜」字,音「衆」。無線電視「歡樂今宵」十多年來,每晚總有幾次自我吹嘘是「大型綜(宗)合節目」,若然誤信爲平聲之「宗」音,亦會導致誤用仄聲字來對這個仄聲「綜」字的。
又如「愉」字,音「如」。大衆傳播機構如電視、電臺常播「愉快」爲「遇快」。須知「愉園」足球隊一向讀「如」音,若誤用平聲字來對平聲「愉」字亦屬自誤。
有不少字是可平可仄的,例如「論」、「看」、「聽」既可平可仄,而且意義無異。另有許多可平可仄的字,音義互異,如「聞」、「長」、「行」、「從」、「難」、「號」等,務須加倍留心,研究是否適用。例如「長」字,就有「牆」、「掌」、「脹」三個音,各有不同解釋用法。又如「行」字,亦有「衡」、「杏」、「航」三音。又如「從」字,有「松」、「鬆」、「衆」三音。採用這些各有不同用途、字音及對仗的字時,就要小心運用,該平抑或該仄,該活字抑或該作半虛實,這就大有學問。
「平仄叶调」之外,就是「對仗工穩」,所謂「工」是「工整」,銖兩悉稱,勢均力敵,無懈可擊。所謂「穏」就是「穩當」四平八穩。此外,更要有典故,有內容,所謂「書中有物」。上乘的對聯不但要「平仄叶調」和「對仗工穩」,更要引經據典。字句有人物、掌故等出處(無情則僅求平仄叶和對仗工,有時未必言中有物)。
巧聯妙對、無情對,都是莊諧並重和妙趣橫生的。筆者嗜聯成癖十年來蒐集不少,例如膾炙人口的「煙鎖池塘柳」以五行「金木水火土」部首之字串成的聯首。景色如繪,詩意亦佳。但迄今屬對的雖不少,工整無瘕可尋者則不多。有以「灰堆鎭海樓」對之。「灰堆」二字生硬而牽強,樓怎會以灰堆成?「柳」對「樓」,植物對宮室,未算工穩。有以「燈深村寺鐘」對之。「鐘」對「柳」,樂器對植物亦不工。抑且全句意境和景色皆推砌。有以「炮銷深圳橋」對之。「橋」對「柳」,「深」對「池」亦不工。昔有茶居名「天然居」者曾以「客上天然居,居然天上客」十字爲聯首,懸獎徵聯十字回環成誦,意義各異,匹對不易。
應徵聯卷逾百,可惜難得上乘作品。即使迄今之,有以「船下河泊所,所泊河下船」對之,此「泊」字近人因受「舶」、「帕」、「拍」影響,誤以爲亦音「柏」。其實「泊」字應音雀鳥飛低停於樹枝上,稱為「泊」(僕)於樹上。「泊所」爲清代廣州官署名稱,據故老稱,廣州使職務,與今之「水警」差不多,但管轄地區停泊所在之珠讧一帶,但下句之「河下船」則在珠江河口之船隻。與聯首之大氣磅礴相較,不算上乘。
「城開不夜天,天夜不開城」、「堂中掛古畫,畫古掛中堂」、「國中之大老,老大之中國」,都是叶调,內容雖是言中有物,差强人意,但對仗則欠工穩。聯首最難匹對的是個「上」字和「居」。「客上天然居」之「上」字是活字動詞,「天上客」之「上」字是方位字,上下左右之上字,二字是虚字連用,所有來卷中竟無以對之。
「人過大佛寺,寺佛大過人」對,亦犯上述之弊端。試問「寺佛」怎能匹對「居然」呢?以聯味而言,「人過大佛寺,寺佛大過人」,尙算巧思,可惜,並非聯首之「佳偶」!
巧聯中,有以「食包包食飽」爲聯首。世人將「麵飽」變成「食飽包食飽」須知此「飽」平聲,應以「包子」之「包」,外省食品有「茶肉包」等,從不寫「飽」字。聯首「食」難對之處在於第二個「包」字,含有「保證能使」之意,因此下聯就不易找到一字有異義的。梁華熾以「分貝貝分貧」對之,仍未達到此要求,因爲第二個貝字沒有「普遍」或「可以」等含義,仍是貝殼之貝、寶貝之貝而已,未算是聯首天造地設之「佳偶」。
上述三聯迄今仍未有符合聯語三大要求:平仄叶、對仗工和有内容(典故),所以應入「絕對」之列。
談到絕對,尙有若干妙絕聯首迄今無人對得好,配成佳偶。例如:「妙人兒,倪家少女」。將「妙」和「倪」離而又合,合而又離。
「佛山香敬香山佛」,此爲回文格,循環成誦。「一歲二春雙八月,人間兩度春秋」,數目字多,而且時令凑合巧妙。「望江樓,望江流,望江樓上望江流,江樓千古,江流千古」。此聯即使省去上面六字,亦屬不易對。「孫行(音杏)者挑行(音衡)李上太行(音杭)山」。一個「行」字三音三義,而且全聯言中有物。尙有些是堆砌牽强,務使別人難對大傷腦筋的絕到,例如:
「由山(孫中山)而城(袁項城)、由城而陂(黎黄陂)、由陂而河(馮河間)、由河而海(徐東海),五總統愈趨愈下」。找五個人名來構成一個故事,談何容易!
「馬占山,馮占海,一馬占山,二馬占海,山海關前,移山倒海」此聯首簡直是强人所難,既是拆字,又是回文句法,更遑論言中有物矣。
順筆談些天造地設之巧聯妙對,以供同好擊節歎賞。
「炭黒火紅灰似雪」,對以「穀黃米白粉如霜」。此聯妙在將「炭」和「穀」之物質演變程序有條不紊地寫出,尤其是所用之顏色恰當,貼切不移。
「半夜二更半」,對以「中秋八月中」,此聯時間日期之計算不差毫釐,可算妙造自然。
「三個半毫毫半子」,對以「八釐分二二分銀」。此聯錙銖計較,但絲毫不拘。眞是天作之合。有以「十分中意意中人」對之,則感對仗未工,因爲「中意」不能對「半毫」,抑且「意中」亦不能對「毫半」呢!
「血牙嘴」,對以「皮背心」,物名用身體字三個串成而相對,天衣無縫。「血牙嘴」是一種煙嘴,用象牙中稱爲「血牙」的來造,「皮背心」是用皮製的或皮草製的背心。
「頸喉欖」對以「手臂瓜」,用兩個身體字和一個植物串成的身體一部份,都是俗稱,工力悉敵。
「京貨店,廣貨店,雜貨店,京廣雜貨店」,四種性質不同貨物的店鋪,對以蘇州四街名「衞前街,道前街,觀前街,衞道觀前街」確是難能可貴,巧不可階矣。
More Stories
香港聯謎社 聯文雅集:通訊 2025年6月
香港聯謎社 聯文雅集 第165會 – 金榜
香港聯謎社 第165會 聯文雅集 聚餐留影